欢迎访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!
春分时节,来到广西桂林临桂万达商场,一块伫立在入口处的led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。屏幕上一个戴着眼镜、笑容满面的卡通人物,正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桂林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,讲解活泼生动又不乏专业细致,引来不少市民驻足围观。这个卡通人物原型,就是桂林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——邓晖。而这个占地15平方米的展厅,就是邓晖带领团队,于2019年开始,在商场及高校陆续开设的、为用人单位、求职者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及服务的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。
勇于创新的“拓荒者”
神情有些严肃,黑框眼镜后的眼睛像在思考着什么。见到邓晖本人,似乎与屏幕中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有些差距。然而,他一开口,专业、幽默、亲和的话语,又让人觉得他就是银屏中的那个卡通人,私底下大家都戏称他为桂林“首席人才服务专员”。
从发起筹建广西首个区外实体化运营人才飞地平台,到首创商圈式“招聘夜市”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和求职创业补贴申报系统,近些年来,桂林市在人才服务领域创新“新点子”不断,而这些创新的背后,都有邓晖的倾情付出。
“形势不断变化,人才就业观念多元化,我们也要不断学习适应。”作为桂林市人才服务工作的“领头羊”,邓晖深谙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带来的新影响和新变化。
适应变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。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,灵感不是天生的,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。在人社领域深耕多年,邓晖好像一块海绵,从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,到服务对象的最新需求,他孜孜不倦地吸纳各种“营养”,思考后又转化成桂林人才服务的“养料”。
“和年轻人交流能获得很多灵感。”多年来,邓晖一直很重视与工作团队交流促学,“我们有什么好的想法,哪怕不是非常成熟,也都愿意和邓主任说。”桂林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部部长熊耀成说。多与青年人交流、了解他们的想法是邓晖的做事法宝。
3年前,在一次业务交流会中,邓晖了解到,很多人对专门的求职渠道缺乏了解,想要找工作却没有合适的时间,而商圈是一个年轻人经常去、文化多元、社交灵活的场所,在热闹休闲氛围里,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轻松悠闲的洽谈平台,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。
本来只是一个年轻人不经意的想法,但邓晖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。商圈的功能业已改变,如果能在这些年轻人常去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招聘机会,将求职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,就能有效拓宽求职渠道。
邓晖及团队经过充分调研和实地考察,率先提出在商圈开办夜间招聘活动,定点开市,也给更多用人单位提供了“触手可及”的招聘平台。去年,从桂林理工大学毕业的唐小雄因为疫情等原因,一直没找到心仪工作,8月初,他听说在桂林叠彩万达商场的招聘夜市开市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“逛街”,没想到真的实现了“饭后走一走,工作就到手”。
“招聘夜市”初获成功后,邓晖还希望能够将商圈的求职功能以常态化形式固定下来,并进一步优化提升,于是率先在桂林市的三家万达商场设立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,推动就业服务向商圈延伸。
在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内,除了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招聘信息,还配备了多台与桂林人才网招聘系统链接的智能交互一体机,求职者可随时查阅最新招聘活动、进行高薪热岗咨询,甚至可以现场编辑简历、联系企业hr在线面试,让求职者在逛街的过程中“顺便”把工作找了。
如今,这样的服务角在桂林已经有6个,除了商圈,服务角还走进高校,自桂林首个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投入运营以来,月均可服务企业630余家次,提供各类服务信息12000余条,累计访客人数已超10万人。此外,这样的经验还被推广到其他城市,“智慧就业(人才)服务角”正在逐步成为许多城市万达商场里的“靓丽风景线”。
真抓实干的“行动派”
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,毗邻广州、深圳、南宁等经济发达地区,交通便利,旅游资源丰富,区位优势明显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“虹吸效应”也导致桂林人才引不来、留不住,发展一度陷入瓶颈。2017年,桂林市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及区位条件相似城市的做法,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,通过人才政策、服务提档升级等方式,为人才发展“保驾护航”。
然而,常故不可循,器械不可因也。虽然常规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许多其他城市都大获成功,但在桂林的实践过程中确实也出现过政策不适用、门槛过高等问题。
不怕乱如麻,就怕不调查。问题出在哪里?在大家都有些垂头丧气的时候,邓晖却开始广泛调研。他发现,在以往的政策中,人才引进、用人需求和政策适用等方面存在不匹配现象,政策支持的人才有时候并不是用人单位真正所需要的,“水土不服”时有发生。“我们确实遇到,因人才目录不能穷尽,且无法面面俱到,不能将用人单位急需的、紧缺的人才涵盖进来的情况。”桂林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引进和培训部部长凤黎说。
在与企业、引进人才进行反复沟通后,邓晖意识到,人才政策不能“照猫画虎”,要立足桂林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情况,引进适合桂林发展的人才,才是可行之道。
“不易落地的政策不是一个好政策!”2017—2019年,桂林市两次出台、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,在广西率先推行“急需紧缺人才”专项政策,并从原来单纯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拓展到技能人才、企业家人才、青年人才等更广范围,人才政策也变得更为实用和接地气。邓晖举例说,按照以往政策,企业引进的人才需对照人才引进分类目录,才能获得相应政策支持。但因人才目录无法穷尽所有情况,致使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类人才常常无法直接对应人才目录,也就无法享受政策和服务。针对这一情况,我们专门设立“急需紧缺人才”政策,通过人才评价通道,构建起不唯论文、学历、称谓、奖项的人才评价体系,将用人单位确实所需的人才纳入政策支持范围,真正“谋企业所想,做人才所需”。
政策一出,就得到本地企业、用人单位以及桂林市内外人才的关注,申报人才认定的用人单位及个人逐年增长。邓晖与同事抓紧机会,通过不断推动政策的升级、完善,还积极做好政策宣传,多次与企业等进行对接交流,指导单位、个人用好用足人才政策,为人才留桂林发展创造良好条件,也获得了本地用人单位、人才的好评。
“邓主任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,通过了解我们真实的用人需求,积极推动政策创新,帮助我们引进了大连理工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、硕士生,支持了我们不同层级的人员需求,真的特别感谢!”提到邓晖,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2017年以来,桂林市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655名,其中经评价认定的急需紧缺类人才246人,兑现人才奖励约4800万元。
迎难而上的“职”引者
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人社部门的工作重点。近些年来,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,加之疫情影响,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不断增大。“去年,桂林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,今年可能会达到1.3万人。”邓晖凝重的表情中传达出隐隐的压力。
压力面前,有人选择直面,有人选择逃避,邓晖义无反顾选择了前者。“人无压力轻飘飘,钢无压力不成刀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面对压力,他不仅没有降低对工作的要求,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。“每年民主生活会上都会有人给邓主任提意见,希望他‘降低一点标准,要求不要太高’,但邓主任从来没有‘改正’自己对工作的一贯态度。”桂林市人才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部长陈健笑着“抱怨”。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许多学生的实习渠道被阻断,社会实践机会缺乏,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降低。恰逢上级部门征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和建议,邓晖就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,在人社部门的就业见习政策中打开口子,确定自2020年5月起,桂林市大四毕业生也能享受就业见习政策。为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更多见习(实习)机会,他积极推动、促成桂林市见习基地的扩充,丰富见习基地的行业覆盖,大力鼓励和支持见习基地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。同时积极联合高校举办就业见习、实习招聘会,向企业、毕业生推荐见习岗位,推出在线就业指导,切实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工作困难。
走路的人要走长路,爬山的人要爬高山。邓晖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,他总是想得更远。成为高校毕业生最贴心的“职”引者,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桂林,建设桂林,为城市发展储备更多“青年力量”,才是邓晖的长远目标。
通过与高校积极沟通,邓晖带领中心同事,搭建起“青年人才留桂就业社群”,紧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方向,通过城市就业发展资讯、政策个性化咨询等交互版块,培育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意愿,每年为50%的驻桂林高校毕业生精准匹配岗位。同时,注重延伸人才培养链条,在高校学生入校之初,就帮助他们了解桂林,建立对桂林的情感联结。还探索与高校合作,研究探讨通过课外活动与学分挂钩的方式,让学生通过实习、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桂林,对桂林的就业环境产生兴趣,推动构建可全方位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网络社区。“我们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‘妈妈式’服务。”这是邓晖对自己和同事的要求。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,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留桂林就业人数增加,较2020届同比增长约39.40%。2020年留桂林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2万人,现在越来越多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才愿意留在桂林、建设桂林,与桂林一起发展成长。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沐浴在春光里,邓晖怀揣着一颗真诚的服务之心,用他的创新、实干与担当,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桂林、与桂林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(李新瑞)